近期,因錄制慕課需要,筆者走進旅行社調研,與經理、計調人員、導游等進行交流。隨著調研的深入,筆者深深感到,“三教”改革勢在必行。
筆者所負責的慕課是有關旅行社計調工作的內容。雖然計調是旅行社的重要崗位,但由于這部分內容不是考綱、考證的重點,在教學中較少涉及。為了錄制需要,筆者翻閱教材查找資料,形成了自以為很規范、很科學的講解內容。但當筆者走進旅行社了解到計調崗位的實際工作情景時,頓時蒙了,發現教師離行業發展太遠了。
筆者調研了4家旅行社,有2家使用自己公司開發的手機客戶端,組團、訂房、訂餐、訂車等工作均在平臺上操作。另外2家雖然沒有專用的手機客戶端,但也借助互聯網、QQ、微信等完成部分工作,哪里還像教材上那樣的電話預訂、傳真確認。由此,筆者感嘆,“職教20條”中提出的“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職業院校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等的確切中要害。
“我們急需懂電子商務的旅游專業學生?,F在的業務大多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尤其受疫情影響,人們已習慣在網上瀏覽信息,網上購物購服務。我們需要能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群體進行線路設計、產品開發,并能轉化為網絡表現形式的工作人員,不知學校是否開設這門課程?”一家旅游公司的經理與筆者交談時提出這一需求,筆者只能搖頭。筆者所在學校,電子商務課程只有電子商務專業開設,旅游專業與電子商務專業的融合還沒有嘗試。于是筆者推翻最初的教學設計,一遍遍地修改,在傳統和新銳之間平衡,在規范和創新之間統籌。同時下定決心,要及時回訪企業,掌握旅游業發展前沿動態,使自己的課堂鮮活起來,使教學內容既規范科學,又具時代強音。
為編制慕課,筆者上網瀏覽《旅行社計調實務》《旅行社計調操作實務》等教材,教材出版時間大多在2015年到2018年間。筆者網購了三本,通過閱讀比較,發現內容大同小異,都是過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與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的計調工作內容、流程差別很大。筆者再次感到,教材離實際工作情況太遠了。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支撐和依據,通過“教什么”決定了學生“學什么”,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方向,決定著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專業體系是否符合行業發展,決定著學生走出校門能否很快融入行業。在調研中,一家旅行社的經理看到筆者手中的教材,很中肯地表示:“很規范,但不適用,我上學時就學這些內容,現在的工作流程根本不是這樣的?!彼钢n本上地接計調工作流程中的整理歸檔部分說:“像這個游客反饋表,現在根本不用,我們要求全部在網上點評、反饋,還有記賬結賬部分,導游在帶團過程中可隨時登錄平臺登記賬目,而不是如書中所言,帶團回來后交由計調登記,簽字后交給財務……”
“職教20條”提出: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每3年修訂1次教材,其中專業教材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及時動態更新。這些要求的出臺,充分說明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堅持了問題導向,抓住了根本問題。筆者和旅行社達成協議,借鑒企業平臺,結合信息化教學平臺,配套建設旅游工作過程中的典型案例、模擬導游視頻、試題檢測等信息化資源,合作共建“活頁式教材”,并及時更新。
經過調研,筆者發現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引用的工作案例早已老舊,設計的教學情景還停留在“互聯網+旅游”的前時代,早被淘汰。為此筆者感到,這樣教學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離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太遠了。
“職教20條”明確要求,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要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旅游專業要培養的學生必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掌握現代旅游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服務技能,能較快適應現代旅游行業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但在教學過程中,卻往往忽略與實際工作內容的有機銜接。
意識到教師及教材、教法與企業現實需求存在的差距后,筆者感到,要想彌補差距,唯一的路徑就是切實進行“三教”改革,點燃教師改革熱情,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在教材建設、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上來一場真正的革命。(曲桂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