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中職思政課標”),填補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學科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中職思政課標面向新時代、適應新要求,結合中職教育特點,聯系中職學生實際,著力提升課程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系統性、指導性,主要變化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突出思政課程特色。中職思政課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和法治等方面教育,幫助學生提高職業道德素質、法治素養,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
實現兩個創新突破。與教育部2008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德育課程大綱”)相比,中職思政課標實現了兩個創新突破。一是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中職思政課標把握職業教育規律,運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凝練出中職思政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職業精神、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和公共參與五個方面,這是德育課程大綱所沒有的。二是制定了學業質量標準。在德育課程大綱中,各門課程都有評價和考核辦法,但沒有統一的學業質量標準。中職思政課標以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為主要維度,依據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關鍵特征,將學業質量劃分為畢業合格要求和參加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應該達到的要求兩級水平。
作出三項重要調整。中職思政課標正確處理了與德育課程大綱繼承和發展的關系,繼承其中的實踐合理部分,調整與時代發展不相適宜部分,主要作了以下重要調整。一是課程有了新名稱。將德育課改名為思想政治課,與普通高中和大學的思想政治課名稱保持了基本一致,這不僅有助于消解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困惑,也有利于推動大中小學思想政治課一體化建設。二是課程結構有了新調整。中職思政課程結構由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兩部分組成,基礎模塊為必修內容,拓展模塊為選修內容。將德育課程大綱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拓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德育課程大綱的“心理健康”“職業生涯”整合為“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使“健全人格”“職業精神”這兩個核心素養的培育有了切實的載體。三是內容呈現方式有了新變化。遵循中職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中職思政課標在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有四個方面新變化:運用圖表、教學提示以議題式導入、對每門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分解、每門課程圖表上方有導語。(陳建華 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社長、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