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中職歷史課標”),是中等職業教育史上首個歷史課程標準。其頒布規范了中等職業學校的歷史教學,從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學業質量等方面,規定了具體的任務和要求,凸顯了歷史教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作用。
此前,中職學校沒有統一開設歷史課的要求,大多數中職學校也因此未開設歷史課。這樣的情況,導致很多中職學校學生歷史知識欠缺。新頒布的中職歷史課標明確,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并提出規范性的課程及教學要求。此舉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等五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中職歷史課標圍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確定了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要求,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中職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中職學校歷史課程由“基礎模塊”和“拓展模塊”兩部分構成,其設置既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基本保持一致,又充分考慮了職業教育特點。“基礎模塊”是必學課程,旨在通過展現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階段特征以及科技創新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拓展模塊旨在滿足學生職業發展需要,促進其增強職業意識,是供學生選學的課程。
中職歷史課標立足中職學生實際,參照普通高中課標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對學生學業表現給出了兩個水平的劃分,并分別進行了具體描述,從而使階段性評價、畢業合格性考試和高職院校分類考試命題有了科學依據。學業質量標準的制定,能夠引導施教者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更多關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中職歷史課標在教學、評價、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地方與學校如何實施本課程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與建議。明確提出教師要樹立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結合不同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不同方面,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既要注重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某一方面的專門培養,也要注重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綜合培養,以科學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
中職歷史課標作為統一規范課程及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充分體現了國家意志,彰顯了歷史教育擔當的育人使命,必將引領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方向。(朱漢國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