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31.48萬人,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2億元,開展各類培訓469期……去年年底,在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扶貧專項工作交流活動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曬出了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的賬本。
“職業教育是教育扶貧的排頭兵,是見效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扶貧方式。”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王揚南曾在會上這樣說道。身處經濟發達地區,浙江各職業院校如何在精準扶貧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精準幫扶助力寒門學子
“叔叔、嬸嬸,這2000元是我在餐廳當服務生掙的。”每次頂崗實習,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017級酒店管理專業學生余麗花都會將所得報酬匯給遠在云南老家的叔叔。余麗花的家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從小失去雙親的她由叔叔嬸嬸撫養長大。叔叔家一年收入只有幾千元,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也是重點扶貧戶。
2017年,教育部出臺《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滇西實施方案(2017—2020)》,浙江對口云南邊境山區德宏州和臨滄市,開始接收當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子女,并為其提供優質的職業教育。
就是這樣一個契機,改變了余麗花的命運。她怎么也沒想到,自己能來德清習得一技之長。去年5月,進入畢業實習期的余麗花到德清一家度假酒店當服務生,每個月包吃包住,薪酬2500元,為家里減輕了不少負擔。
自2017年起,德清職專共接收“云南班”學生168名,他們是中央提出“東西部扶貧協作”政策后,德清縣啟動對口幫扶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工作的受益者。學校專門成立由校長擔任組長的“云南班”工作小組,全面負責“云南班”學生的教學、生活。考慮到“云南班”學生家境貧困,學校還利用雙休日推出“半工半讀”“學校+社工”等教學新模式。“從扶上學到扶就業,從學得好到用得上,在國家精準扶貧的大背景下,職教扶貧的靶向變得更為精準,措施更為到位。”德清職專校長周武杰說道,“我們期待依托學校的資源優勢,不僅能讓‘云南班’學生習得一技之長,更能喚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浙江,不少職業院校都設有這樣的“特殊班級”,專門招收西部地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子女。據悉,浙江先后與新疆阿克蘇地區、西藏那曲市、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海西州、吉林省等地簽署《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計劃落實協議書》。浙江省教育廳職成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職業教育是激發貧困學子內生動力、直接解決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持,浙江職業教育要擔起幫扶的職責,讓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子女切身感受到東西協作政策帶來的優勢作用。
技能扶貧要“及身”更要“入心”
從浙江長興到云貴,跨越2000多公里,旅途36個小時,這是長興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條家訪路線。1月3日,由副校長錢柏良和3名教師組成的家訪團隊,護送“云貴班”學生踏上了回家的路。1月4日傍晚,云貴學子全部安全抵達家中。1月5日,教師們便馬不停蹄地開啟了這段有愛的家訪之旅。
“只有了解他們,才能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才能決定我們能夠做些什么。”錢柏良不無感慨地說道,“越深入了解這些云貴學子,越為他們的懂事而心疼,越為他們的故事而感動。”深入大山,一路上教師們體驗了路途的漫長與艱辛,感受到了少數民族的真誠與熱情,更體會到了自己肩上那份深深的責任與使命。
技能扶貧要“及身”,讓貧困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與技能,使他們得以一技傍身,成為有用之才;更要“入心”,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關愛和鼓勵……這是近年來浙江各職業院校在精準扶貧中達成的共識。
去年10月,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與貴州省黔東南州的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結為“親戚”。16名學生成為人民職校2019學前教育臺江班學生。火車站接站、生活用品采購、寢室布置……為了讓學生們盡快融入校園生活,臺江班班主任章彩華帶著學校的黨員教師一直忙碌著。在之后的一年里,這些黨員教師將以“二對一”結對的形式全方位關注臺江學子的學習和生活。“她們千里迢迢來到杭州求學,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我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幫助她們,和她們一起收獲成長的喜悅。”章彩華說。
為了讓延邊學子更好地融入學校、融入寧波這座城市,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以活動為載體,精心組織雙休日、節假日系列活動。去年年底,學校專門開展了一場“藏書文化”研學之旅。走進歷史悠久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參觀寧波教育博物館……過程中,延邊學子增強了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來到寧波,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這樣的求學環境很舒心,畢業后我想扎根寧波,做一個‘新寧波人’。”一名延邊學子這樣說道。
多方聯動注入“造血基因”
從2015年到2019年,短短幾年時間,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精準扶貧電梯班”將193名貧困學員培養成電梯技工,其收入直接帶動家庭經濟水平提升,“培養一名技工、脫貧一個家庭”成為現實。
甘肅省會寧縣大溝鄉劉溝村的丁文祥是第一批受益者。2015年6月,丁文祥進入“精準扶貧電梯班”,通過各項考核后入職杭州西奧電梯有限公司。很快,丁文祥成長為分公司的骨干,并于2017年10月轉崗成為調檢技術員主管,獨立負責甘青寧分公司的電扶梯調檢技術工作。“現在我一年的收入比原來整個家庭一年的收入還要高,全村人都羨慕我有機會能來杭職院學習電梯技術。”丁文祥興奮地說道。
要培養一名合格的電梯安裝與維修技能人才,約需1萬元,這對丁文祥這樣來自貧困地區的學員來說,絕不是一個小數目。依托浙江省電梯人才培養聯盟,一方面,政校企三方合作,為學員籌措學習、生活經費;另一方面,學員與企業確定定向培養意向并簽訂協議,實習結束并通過技能鑒定的,直接進入國內排名前十的電梯企業就業,學員可根據自身意愿選擇工作城市。
從“輸血”到“造血”,從“分享”到“共享”,從“分散”到“組團”,從“自主行動”到“系統推進”,浙江職業教育努力構建精準扶貧新格局。
近日,寧波市職業教育對口協作培訓中心揭牌儀式暨黔西南州職業教育精準脫貧班、新市民班教師全覆蓋培訓開班儀式,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在寧波和黔西南州兩地同步進行。以寧波職教中心為主體的培訓中心將整合寧波市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優質培訓資源,建立集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服務、產教融合項目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業教育培訓開放平臺。“職業教育要為消除貧困這個全社會共同的愿景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在實踐中創新扶貧思維,構建扶貧新模式,成為扶貧路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寧波職教中心校長傅衛東說。(胡夢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