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帽挺括映初心,誓言鏗鏘振人心。11月10日下午,杭州市良渚職業高級中學烹飪部以“匠心領航啟新程,冠帽明志鑄廚魂”為核心主題,舉辦2025級烹飪專業授帽儀式暨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將勞模精神傳承、職業身份認同與技藝實操指導深度融合。浙江省勞動模范、中國烹飪大師名人堂導師、國家技能鑒定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林生親臨現場,為25級中餐、中西點心、西餐班全體新生授帽、開講、評作,讓“以德為本、德技并修”的職業種子,在青春灶臺旁落地生根。

白帽承諾,初心啟航
活動由徐晟副校長主持,報告廳內暖意融融——身著挺括職業裝的新生們坐姿端正,目光緊緊追隨著臺前的李林生大師,空氣中滿是期待與莊重。


儀式核心環節聚焦“授帽”:李林生大師雙手持握潔白廚帽,逐一為學生代表佩戴整齊,指尖調整帽檐的瞬間,傳遞的不僅是“烹飪人”的職業認證,更藏著“學廚先立德,做菜先做人”的初心囑托。隨后,25中西點心班學生代表上臺獻花,鮮花朵朵與潔白廚衣相映,定格成現場動人的溫情畫面。



“我宣誓:擇一事、終一生,立志成為一名品德優良、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工匠儒廚!”在孫偉民部長的領誓下,全體新生右手握拳高舉,誓詞穿透報告廳,落在每個人的工位牌與職業裝衣襟上。從此,這頂白帽不再是簡單的服飾,而是系圍裙、握炒勺時的“初心徽章”,是踐行“命由心造,德自行為”的責任象征。


廚心傳智,拆解“德技”密碼
授帽儀式落幕,李林生大師以《以德為本·理念重于技能》為主題開講,結合半世紀從業經歷與《莫干清荷宴》《游子文化宴》等金獎作品,為新生拆解烹飪的“價值內核”與“成長路徑”。



李大師強調烹飪需先重“根基”:“刀工穩、顛鍋實、調味準”是烹飪人立身之本,并援引周恩來總理“中國美食助力外交”的案例,指出“烹飪是科學、文化與藝術的融合”,從“春季養肝、夏季清熱”的時令智慧,到“丸子(中醫藥名)”與“圓子(團圓意)”的文化差異,詮釋每道菜品都是“人間煙火的密碼”的深層內涵。再重“創新”:李大師以“南宋定勝糕改輕甜小份”“古茶味融入酥點”為例,鼓勵新生踐行“不斷學習、總結、創新、完善”的循環,打破思維局限,讓傳統技藝煥發新生。


最后李林生大師指出烹飪更核心的是“立德”:李大師分享“事業做加法、人脈做乘法、享受做減法、心態做除法”的“人生四法”,叮囑大家牢記“信人不騙、幫人不忘”的處世底線,并寄語新生“學歷銅牌、勤奮王牌”等“人生六張王牌”,并擲地有聲強調:“人生價值不僅是在這個行業里獲得了多少財富,而是為這個行業創造了多少財富” 。諄諄教誨,讓現場師生受益匪淺。


實操:評作傳技,薪火落地生芽
講座結束后,李林生大師移步實訓樓,將“屏幕理論”轉化為“實操指導”。他俯身查看每一道學生實訓作品,從食材處理的精細度到擺盤的文化寓意,逐一點評。


學生們圍在一旁,手中筆不停記錄點評要點。烹飪專業的沈勤峰老師全程參與,他感慨道:“大師的指導讓我們明確了“德技融合”的教學方向,后續會把這些實操要點融入實訓課,讓學生既練技能,也悟匠心。”

帽檐映光,薪火向未來
當少年們捧著白帽走向實訓樓,夕陽的余暉落在帽檐上,晃出細碎的光。那光,是新一批烹飪人“德技并修”的初心反光,是良渚職高“產教融合育工匠”的實踐微光,更是中國飲食文化薪火相傳的希望之光——從這頂白帽開始,新廚們的匠心之路,正緩緩啟程。(文字:劉姍姍 圖:盧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