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一場充滿傳統韻味與環保理念的非遺竹編培訓活動在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遞鋪分院溫馨開啟。此次培訓特別邀請到安吉縣非遺竹編傳承人、湖州工匠祝和春老師親自授課,來自安吉縣各個村鎮、社區的10幾位學員懷揣著對竹編技藝的好奇與熱愛,共同參與了這場文化與技能的盛宴。?

安吉縣作為“中國竹鄉”,竹資源豐富,竹文化底蘊深厚,竹編技藝更是當地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此次組織開展非遺竹編培訓,不僅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和掌握這門傳統技藝,更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積極推廣“以竹代塑”理念。在當下全球倡導綠色環保、減少塑料污染的大背景下,竹子作為可降解、可再生的優質材料,其應用價值日益凸顯,而竹編技藝則為“以竹代塑”提供了極具文化內涵的實現路徑。通過培訓普及非遺竹編知識和技能,能夠讓更多人認識到竹編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與環保性,進而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活動當天,祝和春老師憑借其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學員們帶來了生動而實用的課程。從竹材的挑選、處理等基礎知識點,到編織過程中的手法技巧,祝老師都耐心細致地講解,并不時親自示范,手把手指導學員操作。到了晚上,培訓進入了充滿趣味的實踐環節——祝老師帶領學員們編織彩色小馬。

彩色的竹絲在學員們手中逐漸成型,一個個形態可愛、色彩鮮艷的小馬慢慢展現出模樣。盡管部分學員是初次接觸竹編技藝,但在祝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大家都認真投入,不斷嘗試調整編織手法。最終,每位學員都成功完成了屬于自己的彩色小馬作品,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與喜悅。?


此次非遺竹編培訓活動,不僅讓學員們近距離感受了非遺竹編技藝的獨特魅力,學到了實用的編織技能,更讓“以竹代塑”的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開展此類非遺傳承與環保理念推廣相結合的活動,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邱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