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市龍灣區職業技術學校語文教研組圍繞“AI+議論文閱讀與寫作”主題,開展了一次注重實效、聚焦過程的觀評課活動。活動以“轉變評課觀念”為導向,強調從“評教”轉向“察學”,從“炫技”轉向“促學”,重點探討AI·1如何真正助力學生邏輯思維與職業素養的提升。
課堂實踐:AI為用,學生為本
溫州市龍灣區職業技術學校陳易階老師在《議論要有邏輯》寫作課上,引導學生借鑒《師說》的論證結構構建文章,并借助AI寫作工具進行實時修改。課堂不追求技術展示的流暢,而是關注學生是否通過AI反饋清晰了邏輯層次、優化了表達結構。

溫州市龍灣區職業技術學校蔣勝楠老師在《拿來主義》閱讀課中,以“早早讀”政策為思辨素材,引導學生使用“歸因—后果”等分析工具進行理性駁論。將魯迅的“拿來”智慧真正化為己用,重點考察學生能否在復雜情境中形成有條理的表達。

研討聚焦:循證評課,流程重構
在評課環節,教研組依據四項核心原則展開討論:
1.察學效:重點關注學生在AI輔助下是否“更會學”,例如寫作中的邏輯意識是否增強;
2.評實效:審視AI工具是否為教學痛點提供了“非用不可”的解決方案;
3.觀全程:評課視野延伸至課前任務設計、課中引導與課后鞏固,考察AI是否優化了教學全流程;
4.重素養:結合中職特點,評價AI是否切實提升了學生的信息處理、理性表達等職業能力。
執教教師首先進行自評,闡述其選用AI工具的原因與預期達成的學情改變。隨后,各小組圍繞觀測點展開證據式討論。溫州市龍灣區職業技術學校張金熙校長在總結中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討的深度與價值,認為教師們的點評精準到位,切實抓住了“以學定教、以技術賦能素養”的核心。最后,龍灣區教研員陳育文老師結合課例,系統梳理了AI賦能下教師備課與上課的十大關鍵環節,強調技術應服務于教學設計而非替代教師角色。


活動價值:探索真實、有效的智慧課堂路徑
本次活動摒棄對“完美課堂”的追求,轉向關注技術融合中的真實問題與生成經驗,為構建“教師引導、技術賦能、學生主體”的中職語文課堂提供了扎實的研討案例,是學校在推進智能教學深化應用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嚴丹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