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準確理解和踐行新課標下初中社會法治學科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探索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新路徑,10月21日至29日,長興縣共有65名社會法治學科教師參與24學分新教材專題培訓。
專題講座明方向
吳興區初中社會法治教研員楊繼明老師以《從“教的設計”到“學的發生”——構建以學為中心的高效課堂》為題,為參訓教師提供了一場豐富、深入淺出的講座。楊老師指出教師身份需要從“講師”向“導師”升級,需要壓縮教師的講授時間,擴展自主探究的時間,拓展協作學習的空間,提倡教與學雙向賦能。他強調教師轉變角色的關鍵是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推動教學理念更新,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反饋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安吉縣初中社會法治教研員丁愛國老師以《守正創新,依標執教——略談對統編歷史新教材和常態教學的幾點認識》為題作講座,丁老師圍繞三大要點展開闡述:首先,介紹八上歷史新教材修訂的總體變化概況——專題史融入通史、課次精簡合并以及各單元內容具體修訂;其次,他強調教師需要關注近代史中相應的宏觀認識和重點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最后,丁老師指出教師應依標執教,注重歷史四大聯系,著重培養學生學科思維。


教材解讀促提升
葉琴、羅慧君、馬娉等8位骨干教師,聚焦新課標,對標新教材,對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中國歷史和地理三門學科的教材進行了單元解讀,他們從教材變動的理由、變動的內容、新課標與素養的關聯度、教材內容整合和梳理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同時還結合授課技巧、情境創設、活動開展等方面為參訓教師展示了可操作性的素材,賦能新教材教學。
最后,長興縣初中社會法治學科教研員張毅赟老師作新教材解讀總結,他指出上好新教材的重中之重是教師應該基于教材編寫意圖和中考考綱開展教學,強調教師需用好作業本做學案、結合時政熱點融入新教材教學,方能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觀摩強技能
實驗中學孟艷執教七年級歷史《解密大秦興亡》,以文物“考古”活動引導學生剖析秦朝“大一統之興”與“暴政之亡”,深化以民為本治國理念認知。和平中學季家琪通過《何以文明,且看良渚》史料實證教學,揭示農業進步、階級分化與國家形態作為文明標志的核心要素,激發中華文明自豪感。古城中學李炎炎執教的《河流與湖泊中的長江》運用地理模具與分組實踐,強化學生對長江水文特征的空間感知力。小浦中學楊璐帶來課程《認識生命》,她通過設計三層遞進式任務,培育生命敬畏意識與健全人格素養。四節示范課集中展現史料實證、地理實踐力、價值塑造等教學創新,課后開展書面評課,聚焦課程設計優化。


名師引領啟新思
呂山中學周萍萍老師以《從“課堂”到“論文”:公開課的深度反思與論文轉化的路徑》為主題,從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實踐優化、教研價值輻射三重維度,論證公開課轉化為論文的可行性。周老師為參訓教師凝練出“立體定論—回溯整理—建構謀篇—打磨潤色”四步公開課轉化論文的方法論,為教師實現教學研一體化提供范式參考。和平中學李偵老師以《從“新”開始:找準初中道德與法治新教材解讀的教學基準點》作專題發言,從“明確板塊構成和創新本質解碼”到“凸顯核心功能與板塊價值錨定”雙維度,指導參訓教師把握初中《道德與法治》新教材迭代邏輯。


此次培訓結合理論引領與實踐展示,為長興縣社會法治學科教師搭建了交流平臺,通過專題講座、教材解讀、課堂觀摩和名師引領等多種形式,深化了教師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與應用,為推進長興縣初中社會法治學科教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楊承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