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在于立德樹人,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地方特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資源和優質素材,應充分挖掘并進行借力,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浙江省臺州市的大陳島墾荒精神激勵并影響著臺州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創業工作的經驗升華,是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寶貴資源。臺州學院將大陳島墾荒精神全面融入到學校創新創業工作中,全面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構建成了具有臺州地方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將墾荒精神融入到創新創業頂層設計中
學校出臺了《臺州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實施“一中心六專項”行動計劃,從制度層面明確了墾荒精神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在工作機制層面采用校、院兩級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落實機制,充分發揮校創新創業指導委員會、院創新創業驅動中心的作用,形成多方齊抓共管、共同落實墾荒精神的創新創業工作新格局。
將墾荒精神融入到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中
推動以墾荒精神為引領的創新創業課堂教學改革,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和教案,培育社會實踐“金課”,舉辦“墾荒杯”系列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設立“墾荒精神紅色賽道”,著力培養具有“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精神的新一代“墾荒人”。以通識階段課程“大學生創業基礎”為例,該門課程展開“內外驅動、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課堂內將大陳島墾荒精神有機融入到專業教學中,課堂外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與課程實踐環節相結合,課內課外兩個層面形成合力驅動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社會責任等思想道德素養。同時,借助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從課堂教學—項目實訓—“雙創”賽事三個維度構建“大學生創業基礎”課程教學體系,將課程思政教育從課內延伸至課外,從理論擴展到實踐,使學生對大陳島墾荒精神從單純的認識了解深化到認同理解,使學生“創新、進取、合作、奉獻”的特質得到充分培養。
將墾荒精神融入到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中
學校積極開展校內創業導師培訓,現已培育校內創業導師47名,師資水平明顯提升,同時聘任56位臺州民營企業家、知名創業校友為校外創業導師,如杰克股份創始人阮積祥、全國“見義勇為”道德模范郭文標等新時代墾荒人都曾通過講座與交流的形式為校內導師與創業學生宣講自身的創業經歷,通過典型榜樣的言傳身教,使在校師生對墾荒精神有直觀認識,有力推動了墾荒精神與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深度融合。
將墾荒精神融入到創新創業文化中
學校通過打造“墾荒系列”品牌活動,展覽墾荒文創作品,評選墾荒精神大學生典型,挖掘創業典型校友,同時鼓勵各學院結合專業特色,形成專業+創業+墾荒的特色創新創業文化。如藝術與設計學院從自身專業特色出發,通過整合藝術形態、貼合市場前沿需求,打造了以優質藝術活動為主體的墾荒精神文化,并形成了獨有的“六個一”墾荒精神傳播模式。“六個一”是指:“一講”——開展墾荒精神思政宣講,“一曲”——以墾荒精神為核心寫詞編曲,“一畫”——墾荒精神與美術經典結合,“一劇”——墾荒精神與臺州亂彈結合,“一舞”——墾荒精神與地域特色舞蹈編排,“一品”——墾荒精神紅色創意產品定制開發。該模式社會反響良好,由此衍生的創業項目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獲得國賽銅獎一項、省賽金獎一項。
學校開展大陳島墾荒精神融入創新創業實踐以來,有效提高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學生“雙創”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學校影響力明顯加強。2019年以來,臺州學院學生在正式期刊上發表論文195篇,申請發明專利232項,獲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630項,在“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賽銀獎一項、銅獎3項。學校大學生創業園成功培育孵化項目147個,園區入駐創業公司年凈利潤超過百萬元,帶動大學生就業500余人。臺州學院獲評“浙江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創業學院入選“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創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園獲評省級眾創空間。
未來,學校將持續以大陳島墾荒精神為引領,構建專創融合、“五育并舉”的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雙創”人才培養模式和典型經驗,努力打造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臺州樣板”。
(周瑤 黃國波 張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