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民以食為天。烹飪專業人才的培養關乎民生。
面對時代需求,作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浙江省中職“雙高”建設單位的浙江省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大力發展烹飪專業,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直面新時代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短板,精心組織、精細謀劃、精準發力,創新構建“匠師協同·課崗融通·研學融合”的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破解一個個難題,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高質量的烹飪專業人才。
如今,浙江省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烹飪專業已經發展為浙江省品牌專業,并建有省級大師工作室、省級名師工作室、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創新的“匠師協同·課崗融通·研學融合”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理念先進、成效顯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學校烹飪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應局:直面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短板
問題是改革創新的起始點,也是教學成果的出發點,浙江省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直面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短板,頂層設計,做好各項工作部署。
——烹飪師資水平要跟上餐飲行業發展能力需求動態更新
烹飪專業師資大部分在高職院校畢業后直接到中職學校任教,缺乏企業工作經驗,急需提高對當下餐飲行業發展動態的把握度和敏感度及深化對新原料、新工藝、新方法的認識與掌握,學做當前餐飲市場較為熱門的新式菜肴。
——烹飪專業教學內容要與區域企業崗位工作任務需求匹配
餐飲行業的地方性特色較強,不同地方有各自特色的烹調口味、當地菜肴和餐飲文化,國規教材和省域教材應當滿足學生對地方特色菜肴及特定烹調技法的學習需求,讓畢業生精準勝任崗位。
——烹飪專業教學方法要滿足對人才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培養的需求
當前烹飪專業教學方法比較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應當更加重視對學生學習主動性與學習興趣的激發、餐飲文化的熏陶、職業素養的養成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
破局:創新“匠師協同·課崗融通·研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發現問題,就要一個個破解問題,浙江省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認真梳理問題清單,精準施策,科學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創新構建“匠師協同·課崗融通·研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使各項工作落小落細落到實處。
——匠師協同,促使烹飪師資水平跟上餐飲行業發展能力需求動態更新
聘任行業大師、企業師傅為學校專業教師的成長導師及外聘教學專家,引進新原料、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全方位提升教學業務水平;暑期專業教師下企業,提升職業技能水平與實踐能力;教師與企業師傅協同研發菜品、革新技術、參與行業活動和大賽,以提升研究水平與創新能力。
通過校企共同培養,使教師同時具備教師資格與中式烹調師(或中式面點師)兩種職業資格,并且具有考評員、高級考評員資格。同時引進行業、企業專家來擔任中職學校實訓指導教師,共同開發課程、開展教學等。
學校專業教師通過掛職、兼職等方式深入企業一線,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智力服務,將研發的新菜品、新技術傳授給企業員工,幫助企業員工提升技能、實現技術創新,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課程團隊的專家以提升企業勞動力技能與素質為己任,主動承擔企業員工的培訓工作,學校職業培訓中心承擔行業人員、社區居民、農村預備勞動力、老年大學學員等各種類型的培訓。
李林生技能大師工作室推出“一周一菜”活動,來自行業、企業、學校的三方課程團隊專家共同研發新菜品,在用于學校教學的同時向市場推廣。借助名師工作室這一產學研平臺,課程團隊專家經常參加在餐飲協會、飯店協會的深造學習、研討活動,在行業領域中交流意見、主持論壇;學校專業教師經常受邀融入企業技術骨干團隊,共同參與行業大賽并獲得獎項,同時大賽中的創新作品也很快地融入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
——課崗融通,增強烹飪專業教學內容與區域企業崗位工作任務需求的匹配度
通過行業專業、企業師傅、學校教師協同開發課程,實現課堂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的融通、課堂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的融通、課堂教學標準與行業標準的融通。
制定與職業資格考核考試和廚房崗位需求一致的課程標準。“課證融通”的課程標準主要是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對接、課程教學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評價與社會評價對接。所以在制定烹飪專業課程標準的過程中,確保職業技能標準與職業資格考核制度相結合,有利于建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所以,課程標準由行業、酒店、學校共同制定,將企業標準與教學標準融合,真正體現“課證融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開發基于崗位工作過程需求的項目化教材。圍繞烹飪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需求,建設基于崗位工作任務的“課證融通”課程教材,除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外,需要加入資格證書考試內容,尤其是能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實訓教材。教材內容體現崗位生產特點和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要求,同時與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一致。教材的編寫以工學結合為核心,采用項目教學的形式,加入實訓項目內容,形成理實一體化的項目教材,融入中餐烹飪崗位核心技能,涵蓋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標準,與企業崗位技能需求密切聯系。
構建“課證融通”的教學評價機制。參照職業資格考試要求,調整課程評價方式,明確行業企業對具體崗位的能力要求,根據職業資格證書的具體考核辦法,對平時的課堂教學內容和結果性成績進行評價。改革課程評價方式,融通課程,以證代考,以理論知識為輔、實踐動手能力為主的過程性考核,突出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建立課程考試和行業認證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機制。加大企業和行業直接參與評價的力度,將企業和行業的從業標準引入師生教學評價過程中。
——研學融合,推動烹飪專業教學方法滿足對人才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培養的需求
引導學生在研中學、在學中研。在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的協同引導下,學生在研學中感受餐飲文化、激發學習興趣、鍛煉專業技能、養成職業素養、提升自我價值、培養創新精神。
為培養學生對地方傳統美食的深入了解,提升學生的餐飲文化知識,烹飪研發團隊讓高一、高二烹飪專業學生各自回家挖掘3—5道當地特色美食,每道美食需要包含6個方面的內容:名稱、文化、用料、工藝、特點、烹飪要點。學生可以通過調研當地餐館、農家樂或訪談親朋好友收集素材。
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增強學生對地方美食文化的了解及跨界融合的核心素養,讓高二的學生探索菜肴文化,結合德清地方歷史文化和歷史名人記錄菜肴的文化,再請語文教師進行修改潤色,提升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興趣。
一項項改革創新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新時代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產生共振疊加的實際效果,使浙江省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迸發出澎湃活力。
解題:成效顯著,追求卓越,再啟新征程
現如今,隨著“匠師協同·課崗融通·研學融合”烹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持續推進,浙江省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在人才培養、教師成長、專業建設、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人才培養方面,2008到2016年這8年間,學校學生在烹飪國賽中斬獲2塊金牌、8塊銀牌、2塊銅牌。烹飪專業學生職業資格證(四級)考證全部通過,畢業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賓館從事餐飲服務,有學生參與了G20國宴中雕刻菜品的制作,5名學生參與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餐飲菜品的研發,3名學生成為中職學校在編教師。東大方傳統菜、憶往事懷舊主題餐廳、陳家菜等區域餐飲業新秀企業均是學校烹飪專業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成功案例。
教師成長方面,烹飪專業教師獲評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獲評全國勞動模范1人、全國優秀指導教師4人次、中國烹飪大師3人、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2人、國家高級技師16人以及省正高級教師、省百千萬優秀技能人才、省特級教師、省教壇新秀、省技術能手、省餐飲業職業教育“杰出名師”、省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校長”各1人。李林生技能大師工作室、周武杰烹飪網絡名師工作室被評為省級名師工作室。
專業建設方面,學校烹飪專業入選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重點支持專業、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省中職烹飪專業教研大組副理事長學校、省中職選擇性課程改革試點專業、省中職烹飪品牌專業建設單位。
社會服務方面,學校聯合省、市、縣餐飲行業協會,依托餐飲校企共同體平臺,適時將行業中的新食材、新工藝、新技法融入課堂,接軌美食發展動態,順應當下發展趨勢。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研發新菜品,投入餐飲市場銷售,受到食客的好評。
“匠師協同·課崗融通·研學融合”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的建設成果,充分體現了浙江省德清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新與務實所迸發出的無窮活力。
(周武杰 林芳 沈勤峰 周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