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風光秀美、人文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全國前列的浙江省麗水市,職業教育格外朝氣蓬勃。不久前,麗水市出臺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實施意見,提出要依托旅游和茶葉等傳統特色產業深度推進產教融合,助力地方經濟轉型升級。
在這一背景下,地處浙南茶葉市場、以“茶鏈教育”為辦學特色的松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茶”為載體 全方位打造人才
“茶鏈教育”是松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松陽職業中專)開展“茶產業鏈”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改革與實踐,是以“茶產業鏈崗位”為主線,將學校現有各專業與松陽茶產業(支柱產業)上下游業務(或崗位)相結合,以各專業與茶產業相關崗位為切入點,構建適合全校學生學習的特色課程體系。
以茶育德,立德樹人。在教學進程中,松陽職業中專堅持以“松古茶道”德育為統領,以松陽縣域茶產業和茶文化為依托,創設了全員育人的平臺,把日常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都納入德育品牌建設體系,開展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德育活動。
學校根據專業目錄以及現有條件,通過“茶鏈教育”改革計劃,將專業建設對接產業鏈,從而實現中職學校各專業人才培養與茶產業鏈人才需求的緊密對接。學校以“專業+茶相關技能”的建設思路,在保持原來通用性專業基礎知識不變的基礎上,將茶產業鏈上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作為專業課程特色,實現了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拓展和延伸,滿足專業建設對接崗位的要求,為人才培養的特色化發展提供可能。
與此同時,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以及“現代學徒制”“工學交替”等培養模式,培養具備“專業+茶相關產業技能”的、彰顯“愛農、親農、學農、務農、興農”特色的茶產業復合型后備人才,讓松陽職業中專的畢業生烙上濃濃的“茶”符號。
“融”為基礎 拓寬專業對接口徑
根據“茶鏈”人才培養方案,松陽職業中專堅持學科融合,調整和完善各專業原有教學體系,建立了各專業校本教材的教學項目,并開發了“理實一體化”的項目教材及模塊化的實訓教材。
學校結合松陽縣域茶產業需求,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與茶葉專業有關的選修課程,以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包裝、茶文化、茶藝、茶旅等課程為基礎,加入茶園生態觀光(旅游)、茶園健身運動、茶園康養、茶園規劃設計、新茶品種開發等課程,全面開放茶葉類專業的課堂、相關實訓室,拓寬學生的專業對接口徑。
此外,學校不斷完善“茶鏈”教育自選課程模塊,并依據課程體系,圍繞專業與“茶”的綜合技能培養,邀請專業教師與企業一線專家合作開發了《茶機設備組裝與維修》《茶機電器維修與自動化》等“茶鏈教育”校本教材。同時,機械專業的各類圖例、電子專業的電路圖、財會專業的結算案例、電子商務的營銷模式案例等,均加入茶主題元素,使“茶鏈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
“三進”為途 打造高素質現代學徒
每年春季產茶季,松陽職業中專都會組織各專業學生開展“三進”教育,到一線茶企拜師學技能,并將其作為“茶鏈教育”與實踐接軌的重要舉措。
一是“進田間課堂”,拜茶園管理師傅為師,培養農情。學校安排茶葉專業學生根據茶園農時、農事管理的需要,制訂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學校將班級拆分成多個學習小組,根據項目內容的不同輪流開展實踐教學,在所聯系企業的茶園里進行名副其實的“田間課堂”實訓實踐。
二是“進企業課堂”,拜車間制茶師傅為師,培養匠德。在茶葉采收加工期,學校安排指導師傅,每位教師或技術人員(師傅)負責帶5—10名學生,圍繞“加工不同品質的茶葉有哪些不同要求”“加工過程中殺青的火候如何把握”等展開學習,由現場制茶師傅傳授技藝,真正將現代學徒制落到了實處。
三是“進市場課堂”,拜市場經營師傅為師,培養商德。隨著茶葉網絡化銷售的發展,學校為各專業學生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培育措施,包括調研茶葉市場,了解茶葉銷售方式、銷售行情、流通模式等,指導學生如何開設網店、如何將產品上架,傳授銷售策略等,使學生加深了對直播帶貨、短視頻銷售等新型銷售模式的學習和了解。
著眼“就業”與崗位零距離對接
產教融合和校企協同是松陽職業中專推動高質量茶產業人才培養的“兩駕馬車”。學校實施校企“四階段”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并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根據專業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的要求,與相關企業合作,注重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開展“三課堂”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實現“會學、會用、會創”的培養目標,為學生提升職業素養、順利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根據企業需求,學校與麗水農科院茶科所、上河茶機廠、碧云天農業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合作建立“現代學徒制”,涉及電子、機電、會計、文秘、數控、旅游等各專業學生。在實施“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學校根據不同企業和專業的要求與企業對接,探索合理的“工學交替”辦法,把課堂設在企業一線,實現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此外,學校加強產教研訓,全方位參與社會培訓與服務,開設了“茶藝師”“審評員”“茶點師”“茶機維護與修理”“網絡直播帶貨”等各類線上線下培訓,舉辦茶葉綠色防控技術、茶葉病蟲害防治技術、茶葉管理技術、茶葉種植技術、茶葉審評、茶藝等多期培訓班,為3000余名從事茶產業人員進行培訓,為當地茶農的生產、管理以及品牌提升等提供技術指導,為地方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在“現代學徒制”“企業課堂”等教學活動的帶動下,松陽職業中專的“茶鏈教育”成果不斷彰顯,人才培養模式及其教學資源助推茶葉生產與加工的專業建設,增強了涉農專業吸引力,學校招生涉農專業占比大幅上升,茶葉專業學生更是供不應求。“手工制茶”技藝,特別是瀕臨遺失的“松陽銀猴茶”加工工藝在學校專業師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傳承。
在每年的松陽全國茶商大會上,“茶王賽”的年輕選手都是學校選派的學生。2019學年,學校茶葉專業學生在國家技能比賽中獲獎3人次、省技能大賽獲獎3人次、市技能大賽獲獎28人次。其中,茶葉專業學生蔡海峰同學在2019年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技能大賽上獲得手工制茶(卷曲形綠茶)項目之首,并代表浙江參加全國職業技能院校炒茶大賽,最終獲得三等獎,成為學校首位國家級別技能大賽獲得者,改寫了學校國家級別技能大賽獲獎零的歷史。(潘紅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