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欧美 另类 激情-少妇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苹-国产精品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普職融合”式勞動教育咋開展
時間:2020-09-22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時提出,“鼓勵中等職業學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同時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要根據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其中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一課時,勞動素養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由此可見,基于職業啟蒙的理念開展“普職融合”式勞動教育勢必是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與保障。職業啟蒙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根基,它能幫助學生了解職業方向、認識自我,引導學生思考未來,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為學生將來的擇業、就業奠定基礎。因此,將職業啟蒙教育引入到中小學教育階段,能夠有效提升該階段學生的勞動觀念及職業認知能力,促進他們認識職業性質,提升中小學學生的綜合素養。

所謂“普職融合”指的是中小學教育階段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資源,包括職業教育的實訓場地、專業師資、產教融合等特點,進而與職業學校開展聯合教學,實現學生職業認知、素養提升的教育過程。同理,基于“普職融合”開展的勞動教育的實施,旨在提升中小學學生職業認知能力的勞動教育,通過職業啟蒙教育與勞動教育交叉式、融合化實踐,整體提升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小學學生生涯規劃奠定基礎。

內容:融合職教專業,樹立勞動意識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勞動的形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不再只是簡單等同于體力勞動,或者解放初期的“學工學農”。勞動形態的變化也直接體現在了當今社會職業形態的變化之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使職業教育規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產業結構的升級與變化,區域產業結構布局隨之調整,必然帶動各產業對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引發勞動力就業結構的重新組合,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相適應。因此,職業學校的專業類別就集中體現了當前新形勢下的各種職業形態。所以,中小學校可引入職業學校專業認知課程,尤其是對相關專業與區域產業和實際生活的關聯對接情況,將其融入到勞動教育課程之中,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勢必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學生經歷相應的專業認知課程學習,進而了解不同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及勞動形式,促成學生樹立勞動意識。

基地:融合職教資源,體驗勞動崗位

中小學校以傳授學生學科知識為主,而勞動教育和職業啟蒙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職業性,因此在中小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和職業啟蒙教育缺乏相應的資源,包括師資、設備、場所等。而作為職業教育學生習得專業技能、養成職業素養的主陣地,職業學校具備與相應職業對應的各專業學習資源,包括實習實訓設施設備、校內外實訓基地和專業師資隊伍。同時,職業學校的各種勞動資源緊密結合勞動和技術以及相關崗位勞動的職業要求,具有很強的生產性、應用性、社會性,能為中小學生提供有效的勞動體驗崗位。因此,中小學校的勞動教育可充分利用職業學校師資、設備、場所等資源,在保證崗位安全的基礎上,以職業案例或者任務、項目的形式,讓學生直接體驗初級的崗位,實現“做中學、做中悟”,從而為中小學生提供勞動體驗的機會,啟蒙其作為社會職業勞動者的身份認同,實現學生真實融入到社會勞動的職業情境中去,進而實現中小學生勞動知識、技能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素養:融合崗位要求,養成勞動品質

中小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的勞動精神面貌和勞動技能水平,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這種目的與職業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追求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工匠精神有著異曲同工之意。當前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發展的重要路徑,每個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高度強調生產導向的崗位要求,從培養的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各個環節全程融入“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素養要求。融職業崗位要求于其中的勞動教育,能有效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品質。因此,中小學校的勞動教育可融合職業學校的崗位管理要求于其中。這種融合包括中小學借助職業學校資源開展“職業啟蒙”式的勞動教育,也包括中小學自身校園教育教學活動的“素養化”要求引入。中小學校可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校園內容的勞動日、勞動周活動,包括學生參與校園衛生、社區志愿服務、開展鄉土勞動研學等。在學生勞動的過程中,學校可引入職業教育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等“7S”崗位素養規范,從而寓教育于勞動實踐中,促進學生養成優秀的勞動品質。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是中小學教育階段德育的重要內容,是中小學生體驗勞動、尊重勞動,養成優秀的勞動品質的重要途徑。職業啟蒙教育能促進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興趣的培養,開啟中小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基于職業啟蒙,職業學校開展“普職融合”式的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理性回歸,是職業教育服務于社會需求的重要舉措。加強職業學校與中小學之間的聯系,彰顯勞動與職業的關聯,使勞動教育和職業啟蒙相輔相成、互為依托,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與職業啟蒙教育的融合,必將能培養合格、高素質的新時代勞動者。(鄭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