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作為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浙江省杭州市發布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迎來了產教融合發展的新機遇,將產教融合這一國家戰略落實到區域實踐創新。5月8日,“杭州市建筑裝飾產教融合聯盟暨亞廈領航計劃”發布儀式在亞廈中心舉行,開啟了產教融合的自我迭代和路徑創新。
企業主動拋出“橄欖枝”,聯合修建人才蓄水池
新冠疫情給很多行業企業帶來重大影響,但也給產業經濟的結構轉型和技術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疫情期間,火神山、雷神山,向全世界展現了什么叫“中國速度”。“快一點兒,再快一點兒”,亞廈集團用“工業化的裝配式內裝技術”講述著中國速度背后的企業故事。
作為全國建筑裝飾行業龍頭企業、首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亞廈集團以“工業化”為核心,8年投資12億元,用來研發裝配式內裝全產業鏈。當8年修煉的“秘密武器”從技術研發推向市場應用,亞廈不僅需要高層次技術研發的創新人才,更需要推動產業轉型、技術轉化、市場應用的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于是,亞廈向職業教育拋出“橄欖枝”,主動尋求與職業院校合作,聯合修建建筑裝飾人才蓄水池。亞廈集團與杭州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室聯合發起,成立“杭州建筑裝飾產教融合聯盟”,構建全新的產教融合“平臺+項目”,促進成員間信息互通、交流分享和協同育人,探索融合發展的長效合作機制,促進杭州建筑裝飾產業與職業教育、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走向深度融合,努力打通產教融合的痛點、堵點和難點,走出一條“產業+教育”的實踐突圍之路。
立足產業鏈和創新鏈,重構人才鏈和教育鏈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間,在杭州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的推動下,杭州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共同體、職業教育集團和教學實訓車間,促進了杭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涌現了許多在全國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典型案例,如中策職業學校“行會駐校·名店訂單·企業教室·項目管理”產教融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榮獲首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后疫情時期,產業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人才戰略成為企業的關注重點。作為人才供給一側,杭州職業教育在深化產教融合的政策大背景下,要以產業創新為驅動,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立足產業鏈和創新鏈,重構人才鏈和教育鏈,將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規程標準,及時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專業設置和課程標準。
“我們希望亞廈對創新技術的應用轉化,以及全套的運營服務,能培養一批與創新鏈和產業鏈相匹配的人才隊伍。”亞廈股份董事長丁澤成表示。亞廈集團與杭州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室,攜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市建設職業學校、杭州市西湖職業高級中學,共同推動亞廈開放工業化裝配式建筑內裝的核心技術,細分產業鏈所催生的全新人才鏈,準確定位技術技能人才的層次及技能標準,構建與產業人才結構相匹配的人才培養體系。
系統化設計實踐路徑,構建融合發展生態圈
杭州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室張金英主任表示,牽手上市公司,促成聯盟成立,是推進杭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首次試水,這也是該行業全國首個產教融合聯盟。
聯盟的成立標志著實踐路徑的創新,它從一開始就著手頂層規劃,突破以往的“點對點式”校企合作方式,形成了“去中心化”的產教融合模式。聯盟橫向聯通的是政府、行業、企業、教科研機構多個利益主體,縱向貫通了中職、高職、普通高校、科研院所,構建了全鏈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了產教融合從點、線、面到體的跨越式突破,架構了多維立體的全新產教融合框架。而且,聯盟對產教融合的項目載體和實施路徑進行系統化設計,提出建筑裝飾產業人才培養的整體解決方案,并結合院校辦學基礎和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設計項目載體,目前首批合作項目已成功落地,切實推動產教融合從政策概念走向實踐創新。
從政策或概念創新到行動實施,杭州對照浙江省“五個一批”和杭州市《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的主要精神和建設標準,對標創標,從融合機制、搭建平臺、規劃設計、項目載體、運行管理、績效評估等方面探索一條全新的產教融合實踐路徑,構建互融共生、多方共贏的產教融合發展生態圈,打造新時代國家深化產教融合的“樣板間”。(洪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