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全國各地紛紛啟動開學復課工作。除了普通的教育教學之外,職業教育再次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尤其是一些地方發文要求增加職業教育招收比例之后,如何破解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誤區和心理焦慮,成為了一項重要工作。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是推動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尤其是在產業發展中,各種青年技能人才成為了香餑餑。一方面,企業對技能人才求賢若渴,但卻青黃不接;一方面,職業學校卻因招不到生源而苦苦掙扎。要打破這種僵局,既要從政策頂層設計發力,也需要職業教育本身發勁使力,更需要企業給予大力支持。
職業教育需要長遠規劃。從一些地方探索職業教育的路徑和實踐來看,之所以資金投入轟轟烈烈,結果成效卻冷冷清清,關鍵在于缺乏長遠的政策支撐。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在一個頻道上,職業教育看似紅紅火火,但培養出來的人才卻用不上。表面上看,這是職業教育學校與企業用工之間的矛盾,實際上是地方缺乏一個清晰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把職業教育的發展建立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產業鏈條上,把提升職業教育水平質量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結合起來,打通職業教育與企業用工之間的最后一公里,讓職業教育人才成為社會的香餑餑。通過產業政策引導,通過政策傾斜引領,讓整個社會都關心關注職業教育,都積極支持和投入職業教育,這樣才能激活職業教育“一池春水”。
職業教育需要主動發力。職業教育自身不能有“等靠要”思想,不要老是想國家或地方政府部門給予補貼,而是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職業教育中自身存在的各種問題短板,采取務實的措施去整改落實。在專業設置上,要接地氣,要注重社會適用性,不能看起來很美,實際上不中用;在師資投入上,要注重在企業一線去挖掘師資力量,不能只是理論上的空對空,要注重理論結合實際,讓職業教育者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在學校教育管理上,要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要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傳統文化與當代時尚有機結合,提高師生傳統文化素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傊殬I教育本身要過硬,這樣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生源,才能讓職業教育產業做大做強。
職業教育需要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因此在推進職業教育過程中要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要主動參與到職業教育的規劃發展中來,加大資金投入,為職業教育提供實踐教育的場所。要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共建,完善各項激勵機制,推動職業教育與行業、產業、企業深度融合,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張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