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步推進企業復工復產被提上議事日程。浙江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總結部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要求確保“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
面對復工復產的艱巨任務,很多企業面臨著開工難、招工難、產業鏈聯動難、物資運輸難、資金周轉難、保外貿訂單難等諸多現實難題。其中,由于外省籍員工短時間內很難全部返崗,員工短缺成為復工復產難以落實的重要瓶頸。為此,省教育廳日前印發了《關于做好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要求廣大職業院校及時調整工作步驟,根據當地疫情防控形勢、企業疫情防控情況及復工復產對從業人員專業、崗位等要素需求,有序啟動學生實習特別是畢業班學生頂崗實習計劃,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攪亂了全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直接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黨和政府率領全國人民上下一心,舉全國之力,堅決打贏抗“疫”戰爭。而企業及時復工復產,可將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對于盡快恢復社會秩序和經濟發展水平,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最佳方式和必由之路。企業發展遇到難題,職業院校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必須適時調整教學計劃,科學協調校內實習與企業頂崗,尤其是畢業班學生的頂崗實習,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能到企業頂崗“救急”,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從另一個角度看,企業發展如果不景氣,也會給職業院校辦學帶來負面影響。因此,職業院校“馳援”企業實際上也是非常時期校企之間“抱團取暖”的完美合作。
鑒于目前的疫情形勢,為了確保學生頂崗實習和企業生產都能安全有序地進行,筆者建議,職業院校對企業的支持當以“區域馳援”為主。職業院校要優先安排本校學生到學校所在轄區內的企業實習。一方面,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是職業教育地方性、行業性、開放性辦學特點的重要體現。只有立足服務區域內的企業,讓本地企業獲益于職業教育,才能贏得企業對職業教育的支持,最終形成職教發展與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和互利雙贏。另一方面,學生在本地實習,避免了異地實習在人員遷移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風險相對較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尚未完勝之時,組織學生“馳援”企業,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場大考。不僅考驗職業院校的執行力,同時也考驗著學校的組織管理能力。職業院校既要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充分做好人員篩查和疫情防控工作,更要協同企業提前做好應急預案,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學校應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結合本地疫情發展狀況,創新“馳援”方式,嘗試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現場與后臺相結合,體力與腦力相結合。(王壽斌)